“我的腿終于不痛不麻了,恢復正常走路的感覺可讓我舒了口氣!太感謝你們了!”來自江陰的患者小薛即將出院,伴隨著腰椎的日漸康復,她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丈夫的陪伴下,小薛與我院脊柱外科主任孫振中和其團隊訴說著感謝。
事情還得從半月前說起,我院脊柱外科孫主任在專家門診上接診了來自江陰的患者小薛。小薛身高165cm,體重170斤。近2年來,小薛飽受腰腿痛的困擾,即腰痛的同時,伴有右側臀部及右大腿、右小腿后側的麻木疼痛。發病初期疼痛還可忍受,小薛就選擇了“硬挺”,可是近2個月來,癥狀越來越重,就連走路都變得愈發困難。小薛在江陰當地醫院完善了腰椎MRI檢查,提示腰5/骶1椎間盤右側突出伴脫垂,隨即接受了服藥、針灸、推拿等保守治療,但癥狀仍無好轉。
本來不抱希望的小薛經人介紹,帶著片子找到了孫主任,孫主任經過仔細地查體與閱片后告訴小薛:“這是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大概率與本身超標的體重相關,需要住院手術?!毙⊙]有遲疑,在丈夫的陪伴下迅速辦理好了住院手續。
在脊柱外科的病房里,副主任醫師陳文錦快速、專業地對小薛進行了術前處理,力求盡早手術。哪知“好事多磨”,小薛雖年輕,但體檢時發現其已有3年糖尿病史,平常也疏于對飲食的控制及血糖的監測,對自己的血糖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入院后的血糖監測發現小薛的血糖波動于15mmol/L左右,對于血糖的正常范圍(3.6-6.2mmol/L)來說,屬實過高了,這種情況下無法滿足手術的基本要求。此外,血液檢查又發現了小薛的肝功能異常:谷丙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皆不同程度地升高??紤]是因肥胖、脂肪肝導致的,醫生立即給予小薛合理、有效的降糖治療,并給予保肝降酶治療。經過近1周的努力,小薛的血糖控制到了正常范圍內,肝功能指標也明顯下降,終于等到了成熟的手術時機!
對于給小薛采取何種手術方式,孫主任帶領脊柱外科醫生們進行了細致的討論:患者年輕,如果直接做椎間融合,創傷較大,遠期還有“鄰椎病”風險,考慮優選微創手術,微創手術中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的椎間孔鏡就顯示出多方面的優越性。但是椎間孔鏡手術中,采用側方入路還是后方入路也有講究:結合患者的腰椎MRI來看,其椎間盤不僅突出,還伴有脫垂,若采用側方入路,摘除脫垂椎間盤的困難大。而患者的腰椎X線上提示腰5/骶1的椎板間隙較大,是采用后方入路的一個優勢條件,且采用后方入路也更有利于摘除脫垂的椎間盤。最終,團隊統一意見:采用后方入路的椎間孔鏡技術進行手術。
6月2日,孫主任和團隊對小薛進行了全麻下椎間孔鏡下后方入路腰5/骶1椎間盤摘除術+神經根松解術。術中在小薛的腰背部僅取1cm左右切口,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完成。麻醉蘇醒后,小薛明顯地感覺到“右腿比手術前輕松多了”。術后第3天,小薛已能佩戴著腰部支具下地正常行走了。
6月8日,在我院脊柱外科醫護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順利康復的小薛迎來了出院的日子,于是出現了文中開頭的那一幕。所有人都為小薛的康復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近年來,我院脊柱外科在孫振中主任的帶領下,在脊柱疾病微創治療的道路上不斷精進。2016年,科室在無錫市內率先開展了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椎間孔鏡治療;此外,在脊柱骨折的治療中,孫主任帶領九院脊柱外科也較早開展了微創術式: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
這些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感染率低等優點,可治愈原本許多不能耐受手術的老弱患者。微創手術的開展,將極大有利于減少飽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的手術創傷,改善其生活質量,造?;颊?。(脊柱外科 陳文錦)

|